“中光學•COSTAR”品牌基于雄厚的產業鏈基礎
 |
張守啟總經理在對中光學集團的介紹中提到,中光學作為國家光電行業大型企業、中國機械五百強企業,經過四十年發展,已建成國際一流光學元件生產線,一流的光學薄膜生產線,一流的光學引擎生產線,和配套的非球面數控加工中心和精密機械加工中心。公司擁有在國內領先的光學薄膜核心技術和最大的生產能力。
合色棱鏡、TIR空氣隙棱鏡等現代光學元組件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具備LCoS、DLP兩種光學引擎大批量生產能力,其中LCoS光學引擎為國內首家實現批量化生產,年產能達到三萬臺,DLP光學引擎產能達到了20萬臺/年。 |
張總表示,公司由最初以光學元件為基礎,以薄膜技術為核心發展到今天,已經擁有從光學元組件、光學部件到投影整機制造的產業鏈能力。為配合公司未來的年產值百億元,年產能百萬光機計劃,發展成為中國投影機產業供應鏈的主要基地,就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全面構建從研發、生產、營銷、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投影及大屏顯示領域完整產業鏈。
“中光學•COSTAR”的自有品牌的推出,將協助公司實現這一產業鏈的發展。公司也希望借此全面搭建起光電整機的營銷、銷售、服務的平臺,通過營銷龍頭帶動生產經營的快速發展,全面實現企業集團宏偉目標。
“中光學•COSTAR”品牌推動產業格局變化
談到“中光學•COSTAR”
品牌推向市場的契機和發展前景,北京分公司顧巖總經理結合自身在投影行業近10年的從業經驗分析到,目前全球投影產業正在發生兩個重要的轉移,一是市場在向中國轉移,
中國市場每年保持20%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5年內預計將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投影機第一大市場。二是投影產業鏈條的轉移。中國投影機整機的產能,
已經占到全球50%,DLP投影機更達到80%以上。關鍵部件除顯示面板,其他基本都在中國生產。這給像中光學這樣擁有強大產業鏈生產能力和資源的企業,帶來更大的機遇。 |
 |
顧巖表示,目前中國市場雖然處于高速成長期,但品牌集中度還不是很高,市場格局呈現多元化。雖然日系品牌目前占據市場主導,但對于這些公司的業務發展而言,投影機往往并不是核心業務,因此易受公司策略變化的影響。東芝、聯想等公司的退出,也給未來競爭留出了市場空間。中光學作為專注于光電技術的世界500強企業,
在投影產業布局由來已久,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基礎,掌握核心技術和成熟的上下游資源。
以此為基礎推出的“中光學•COSTAR”代表中國光學之星,依托集團產業鏈垂直整合所帶來的產品成本和創新技術應用優勢,將給中國投影產業格局的發展帶來變化,加速品牌的優化整合。
“中光學•COSTAR”引領民族品牌發展
中光學作為SONY(索尼)、EPSON(愛普生)、ZEISS(蔡司)和
SAMSUNG(三星)等很多世界頂級光電公司的配套生產企業,
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光學•COSTAR”自有品牌的推出,旨在希望打破傳統中國投影機市場被國際品牌壟斷的格局,不斷致力于提升自身民族品牌的形象與實力。張守啟總經理對此表示,
“中光學•COSTAR”將自己定位于光電顯示產業的中國品牌,并為我們自己是中國品牌,擁有可以媲美國外品牌的高品質產品而感到自豪。軍工品質,引領新技術應用,這是我們今年主導的口號。由于軍工企業背景,公司能獲得國家更多的支持,這有利于我們在民品應用上的深入研發。同時軍品的質量管理體系更加嚴格,因此中光學COSTAR的品質將是我們的優勢。同時我們關注新興市場,
對于未來技術了解更領先,并率先用于市場應用。我們強調 “中光學•COSTAR”的民族品牌性質,
并讓其發揚光大,讓消費者可以感到我們的民族品牌的振興,這也是中光學帶給客戶獨特的價值。
已經成立的中光學北京分公司將全面承擔中光學投影顯示產品的品牌營銷、產品規劃、渠道建設以及產品售后服務工作。對于工作發展規劃,顧巖表示,第一階段將以確立品牌知名度為核心,圍繞投影機產品和大屏及監控兩個業務組合,盡快建立渠道體系和客戶拓展。除了已經上市的大屏拼接產品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全系列投影機產品線和產品策略將在2個月后全面推出。這一新興的民族品牌的發展,很值得我們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