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報道]
前言:一磚一瓦皆故事,一石一木鐫歷史。博物館,是跨越歷史長河、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時光機,是凝聚不朽文明和精神力量的百科全書,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聚力場。

近年,文博景點人氣爆棚,熱門展覽一票難求,參觀人數屢創新高……隨著“文博熱”持續升溫,打卡博物館成為時下最IN的文化風尚。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達到12.4億人次,2024年更是喜迎開門紅,春節假期(2月10日至17日)接待觀眾7358.01萬人次。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與時俱進,開啟文化遺產與數字技術融合的領先探索,將“文化+科技+展覽”融為一體,賦予文物“數字新生命”。
博物館將文化底蘊與數字科技深入融合,通過探索創新的展陳、體驗形式,成功“出圈、破圈”,吸引了越來越多“Z世代”的關注。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例,2023年35歲以下的觀眾占比超過60%。抖音《2023博物館數據報告》也表明,相較其他年齡層,00后偏愛博物館相關視頻。無論是線下打卡與文物近距離接觸,還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博物云游”,年輕人已然成為博物館受眾的中堅力量。

圖片來源:抖音《2023博物館數據報告》
“Z世代”對博物館的熱衷,不僅是一種消費行為,更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認同的表達,折射出當代青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探索與追求,也為博物館深挖文物價值、創新傳播形態帶來啟示。傳統的交互形式已無法滿足參觀者多元、個性化的需求,借助VR、AR、全息投影、裸眼3D等數字技術,全方位展現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提升參觀體驗的深度與廣度,成為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NEC投影機深耕顯示領域40余年,憑借行業領先的高品質投影產品及專業優質的服務,領跑博物館行業數字化應用,打造了眾多讓文物“活起來”的經典案例。上榜“沉浸式文旅新業態示范案例”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NEC投影打造“河之戀”、“沙飛船”沉浸式數字展廳,勾勒出生動的運河風俗畫卷;天龍山石窟數字博物館,NEC以數字影像還原石窟藝術,完美展現石窟造像風采神韻;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璀璨光影演繹國粹歷史,趣味互動燃動觀眾激情……NEC投影通過3D
Mapping、CAVE、全息紗幕、異形投影等豐富的投影方式,助力博物館從“以物為本”轉向“以人為本”,讓觀眾以更個性化的方式進行互動探索,更深入地了解文物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博物館數字化完善展品信息,重塑觀展體驗,拓展受眾群體,進一步發揮了文物展示、文化傳播、公共教育等功能,NEC投影也憑借高性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成為博物館數字化進階的“利器”。其效果究竟如何?接下來,NEC投影將帶領大家漫步歷史長廊、探索科學奧秘、穿梭藝術殿堂、感知地域人文……沉浸式暢游各類博物館,近距離感受時間之美、科技之力。敬請期待!
*數據來源:央視新聞、國家文物局微信公眾平臺、《中國國家博物館數據報告(2023年度)》、抖音《2023博物館數據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