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撇開媒體與市場炒作不談,可穿戴式裝置正象征著行動革命的下一步。如果品牌廠商、零售業、醫療院所與政府等生態系統之間能順利掌握其價值鏈,那么可穿戴式裝置將為用戶開創出更高效與無縫的體驗。
在這些可穿戴式應用情境中,許多都將來自于一個令人意外的方向──企業。雖然市場多半著重于消費類可穿戴式裝置,但企業領域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機會。在接下來的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在面對客戶與后端工作環境下試行可穿戴式應用。透過以下方式,就能了解這些可穿戴式裝置如何走進企業應用中。
可穿戴式裝置嵌入于醫療保健系統
我們都熟悉消費者健身器材市場。包括Fitbit、Nike、Jawbone與Basis公司能協助人們追蹤其運動量(甚至其營養與睡眠模式)。這些裝置被出售給個人消費者,但或許更大的機會在于將其嵌入于更廣泛的醫療保健系統中。如Fitlinxx與保險公司、醫院和企業的健康計劃合作,以發布其運動追蹤可穿戴裝置以及軟件與工具,協助員工更有效地使用這些裝置。
醫生可以瀏覽Fitlinxx的數據,這將有助于改善持續健康的機會。而且,使用可穿戴式醫療裝置的公司和員工還可能有資格取得較低的保險費率——另一個誘因。
FitLinxx Pebble運動追蹤器
零售業打造創新的店內體驗
想象走進一家服裝店后發現,銷售人員親切地喊你的名字和你打招呼,并且向你推銷兩件您可能會有興趣購買的襯衫——他們正是你穿起來合身的尺寸以及你喜歡的顏色。或者,步行到4K數字電視機展示部門,馬上為您提供現場推銷。
經由手機與店內標簽互動,雖能實現這些應用,但透過智能手表更能有效進行。手機有可能被偷或需要反復進行用戶認證,而用戶一旦配戴了智能手表,則有潛力創造出一種更安全且持續的身份認證狀態。換句話說,用戶不必重復登入、輸入密碼,或在購買時簽字認證,只要仍然配戴在手腕上即可辨識用戶。根據Forrester的數據顯示,28%的美國在線消費者有興趣購買戴在手腕上的可穿戴式裝置。
現場服務工作人員變得更具生產力
包括像Looxcie Vidcie頭戴式錄像機或照相機嵌入于智慧眼鏡,可望解決特定技術現場工作的問題。基于實時視訊的合作意味著現場工作人員可透過視頻會議請求與接收同儕的指導,從而協助解決問題,而不需要不斷地親臨現場。例如,當電纜技術人員在用戶家中修復因特網線路問題時,他更可能當場解決問題,而不必再與用戶安排第二次修復時間。有線電視公司擁有更高效率的技術人員,而用戶也省去重新安排時間的麻煩。
可穿戴式裝置革新倉儲與物流
可攜式技術特別有利于員工在倉庫或物流崗位作業。智慧眼鏡讓他們能在用雙手舉起箱子和包裹的同時,還能掌握貨品的位置信息,例如要放在大型倉儲的哪個位置,或導航寄送包裹的路線信息。
管理系統利用可穿戴技術當掌握員工合作動態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有點像是《老大哥》(Big
Brother)進行監控,但可穿戴式裝置確實可益于企業管理。社會計量解決方案提供智能 ID
識別證,可用于追蹤員工在辦公室的位置,以及利用相關數據確定員工之間的合作關系。員工可登入系統了解他所需要提升與其他同儕的合作與互動。雖然管理系統只能看到團體模式,但可利用這些模式中的信息改變策略,如導入更多訓練、重新組織辦公室以鼓勵合作,或在工作場所導入合作技術。
品牌廠商為用戶提供可穿戴式裝置
迪斯尼樂園為樂園游客提供了 MagicBand
,這種腕戴式裝置可驗證游客進入某種游樂設施、旅館和餐館——甚至還可作癬支付機制。這可為游客帶來什么好處呢?不用再大排長龍、減少等待時間,以及在樂園游玩時不用再帶錢包。
員工將自帶可穿戴式裝置上班
雖然公司購買的設備在許多上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員工自帶設備(BYOD)的力量也杯可小覷。隨著消費者發現可穿戴裝置的價值,技術管理人員可以預期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員工帶智能手表、智能眼鏡和其他可穿戴裝置到工作場所。對于其中一些可穿戴裝置而言,目前用于智能型手機與平板計算機的設置(如行動裝置管理服務)可能得加以調整,以因應新的可穿戴式裝置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