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消息]
數十年來,音頻技術歷經單聲道時代、立體聲時代、多聲道時代不斷向前發展。聲音豐富了電影表現的同時,更在電影的表現方式上產生各種不同的技法,因此,聲音成了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與影像畫面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但是與視頻技術相比,影院還聲系統自發明以來,唯一有所改變的是揚聲器的數量,音頻技術一直沒有迎來實質性的革新。目前,3D、4K、高幀率技術成為業內共識的提高電影表現力和魅力的發展趨勢,發展與之匹配的音頻技術,提升觀眾聽覺方面的體驗成為電影行業時下的重要課題。
.

.
雖然Auro-3D的揚聲器配置可被定義上升到13.1通道,但是他們仍然表示11.1(即11個通道加上一個低音)對于商業電影或家庭影院應用來說是目前最理想的解決方案。因為這一技術與現在存在的格式、標準和分配制度相兼容,巴可建議最小的硬件和安裝投資要求從5.1升級到Auro-3D
11.1。
.
目前,Auro-3D已與數字環繞聲解碼品牌DataSat先后推出了RS20i和LS10這兩款針對家庭使用的解碼器,這兩款型號都可以完美支持13.2聲道Auro-3D環繞聲處理。同時,Denon(天龍)也宣布將會為旗下的AVR-X5200W和AVR-X4100W機型和馬蘭士最新推出的SR7009
AV接收器和AV7702前置放大器提供Auro-3D升級服務。這次的升級服務預計將在今年12月開始,以上的機型將會通過固件升級(收取費用)的方式,在功能中加入Auro-3D選項,以支持新的音頻格式。
.

.
在成本方面,Dolby Atmos保持向后兼容性并將對目前制作和發行的影響降至最小。能夠在5.1和7.1環繞聲系統的基礎上,來自頂部的聲音和來自影廳中獨立聲源的聲音,讓整個電影效果更加真實。
.
目前,已宣布推出杜比全景聲AV接收機或預處理器的制造商包括:Denon(天龍)、Marantz(馬蘭士)、Anthem(圣歌)、Yamaha(雅馬哈)、Integra、Onkyo(安橋)、NAD、JBL
Synthesis系列、Pioneer(先鋒)、Steinway Lyngdorf以及Trinnov
Audio等。
.
 |
|

.
近兩年,3D沉浸式音效受到業內的高度關注。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優勝劣汰,市場上基本上就剩下巴可和杜比兩大競爭對手:杜比全景聲和巴可Auro-3D,它們將有望為影院音頻技術帶來質的改變,推動音頻技術進入又一個黃金期。
巴可Auro-3D
巴可Auro11.1 沉浸式3D音頻系統是巴可CinemaBarco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側重發展垂直高度的,第三個層面的音響。Auro
3D 11.1聲道音頻技術采用基于3個軸 (x=寬度, y=深度, z=高度)
的三維聲場設計,與以往傳統單一的3D效果所帶來僅是視覺上的沖擊不同的是,觀影者感受到聲音來自四周和上方,從而獲得最接近真實情境,完全沉浸在3D環境之中。

.
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
.
Dolby Atmos是結合了動態對象和播放聲道的嶄新混音和聲音定向方式,令觀眾全方位被聲音包圍。電影制作者能夠通過這些音頻對象來控制獨立的聲音元素,而無需考慮揚聲器的配置(包括頂部揚聲器)。Dolby
Atmos同時還提升了后期制作的效率,讓混音師能夠高效地記錄創作意圖,然后實時監控,或自動生成杜比7.1環繞聲和5.1環繞聲版本的內容。
.
此外,Dolby Atmos還簡化了發行——它將音頻要素和聲音所要表達的藝術構想納入一個數字電影發行模板,可以在各種規模的影院中真實回放。它能夠同時傳輸多達128個無損音頻輸入(聲道或對象),并能呈現從5.1到64個獨立揚聲器饋源的內容。
.

.
上世紀九十年代,杜比、DTS和索尼SDDS三種音頻格式互不兼容,各行其道,現在,除了3D、高幀頻、激光光源、動態影院等熱點之外,沉浸式音效標準的制定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其中,兩大陣營更是針鋒相對,展開了激烈的直接交鋒:巴可和DTS站在一條戰線里,支持開放格式MDA(Multi
Dimension Audio,多維度音頻技術),而杜比則另執一端,堅稱這樣的選擇無法保證一致的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