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科技館互動體驗—輝光球
.
科學博物館收藏功能弱化,逐步轉變為科學中心,成為“科學家的工作坊”、“技術商品交易會”、“歷史儲藏室”和“娛樂場”。
.
同時,網絡的普及和技術的個性會極大程度上拓寬博物館的定義外延。
實體博物館網絡化、遠程化的同時,完全虛擬的博物館也在各地出現。
.
例如,加拿大虛擬博物館(Virtual Museum of Canada)是加拿大的一個擁有 500
個虛擬展品的在線博物館,隸屬于加拿大文明博物館,用戶可以在網上探索有關于加拿大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方面的知識。館內有虛擬展覽、教育資源和
90萬幅圖像,都是英、法雙語,館內展出的內容由加拿大各大博物館共同提供,由加拿大歷史博物館管理。
.

美國史密森尼學會下的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庫房
.
四、博物館的未來形態
.
博物館與其藏品、所有權和保護之間的關系一直在發生變化。
未來博物館和圖書館、紀念館、社會服務中心、劇院、公園、表演廳、咖啡館等場所的差異將日漸模糊。
.
博物館加深與社區的溝通,逐漸成為文化驛站和市民共享空間。
.
五、博物館小鎮,新的旅游經濟命題
.
博物館小鎮對旅游產業和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也不可忽視。
.
以西班牙著名的博物館小鎮——畢爾巴鄂為例,該小鎮經濟依托于古根海姆博物館,該館不僅自身經濟效益良好,而且為其所在的巴斯克自治區創造了大量區域內需求和收益。
.
古根海姆在西班牙畢爾巴鄂成功經驗說明,博物館可以以 PPP
形式建設和運營,依靠使用者付費和少量政府補貼運營成功,妥善地長期經營;且博物館周邊配套設施對一個地區的經濟拉動作用明顯。
.

系統示意圖—7680×1080超高清多人互動墻 |
|
盡管博物館的宗旨是向公眾開放,并力求對各個階層、各種人群愛好,但從全球經驗來看,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是博物館主要受眾。中產階級具備“集中在大城市生活、重視子女教育、重視參與子女生活、有一定愛好和知識追求”
等特征,是博物館的典型受眾。
.
隨著我國中產階級的壯大和其子女的成長,不斷豐富、更新的博物館,也將在未來城市生活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一、技術化、多媒體化增強互動體驗
.
多媒體互動手段逐漸成熟:多媒體展示技術已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不斷滲透,采用聲、光、電多媒體技術和自動控制手段,把幻影成像、實時人景合成、虛擬、激光、三維動態成像乃至
VR、AR、全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結合傳統的展示內容,合成腳本,產生全新的展示效果,增加了展示的可看性和參與性。
.

不朽的梵高中國特展
.
二、更頻繁的文化交流,更具有影響力的特展
.
超級特展逐步成為獲取資金支持的手段。超級特展可以吸引大量觀眾,增加門票收入和博物館商店的銷售額,還可以推動整個城市的旅游業發展。
.
1974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圖坦卡蒙的瑰寶”,在六大場館巡回展出,觀眾數量高達 800 萬人。
.
1996年,費城藝術博物館的“塞尚作品回顧展”在3 個月內吸引了多達50
萬觀眾,根據費城旅游管理部門估計,它在當時創造了約 8650 萬美元的經濟效益,堪稱影響力巨大。
.
1999年,洛杉磯縣立藝術博物館的梵高特展吸引 80 萬觀眾。
.
新的特展在不斷打破原來的觀眾人數記錄。
.
2015年,“不朽的梵高”特展引入中國,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引起轟動。
.
可以預見,未來不同國家、地區博物館之間的文化交流將更加頻繁,更多博物館會以超級特展的形式吸引觀眾。
.
三、更深入參與社區互動,提升重游率
.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博物館和周邊社區將進行更深入的互動,保留“神廟”的收藏屬性,獲得“公共場所”的一切特質,在未來城市生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可以預見的互動包括:庫房開放——為觀眾提供參觀庫房機會;推動藏品數字化建設;給外部機構(如養老院、學校、醫院等)提供展出,并提供深度館校合作;館際合作,巡回展覽等。
.

古根海姆博物館
.
巨大的富裕館藏,具備異地擴展的必要條件,由于博物館自身的非營利屬性,還沒有摸索出合適的經營方式吸引資金進入。
.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通過周邊配套進行盈利的“博物館小鎮”,或能成為一個新的旅游經濟命題。
.
東方中原經過一年多的探索,推出Donview互動圖海系統,以多種形式的圖片流效果,滿足海量數據管理和顯示,特別適合文化館,博物館和數字化展覽館的多媒體互動展示應用。
.
系統簡介:具有海量資源管理和處理能力,對圖片、視頻等資源進行并行展示,多種酷炫模式自動切換,支持在各種觸摸類型的顯示墻上進行多人互動瀏覽,具有查詢、點贊、微信掃一掃下載到手機等功能。具有數據庫管理功能,能夠進行智能化資源優選和推送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