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報道]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人類所創造的文明開啟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時代。文化縱橫歷史數千載,我們今天放開視野,一起領略外邦的文化演變。六月末起至十月初,位于國家圖書館內的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辦了“邂逅·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此展覽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國家圖書館聯合主辦,北京眾創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承辦。該展覽不僅呈現了敘利亞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更結合影像的形式營造了良好的觀展氛圍,展覽采用了索諾克投影機構建了數個投影展項。接下來就請隨《影音Z評》編輯的視角,一同走進國家典籍博物館,一觀其在歷史文物展覽中的表現~


剛走進展廳,由3臺索諾克SNP-LU9000(9000流明)激光高亮工程投影機呈現的《敘利亞文物—時間的沙漏》圖像便攜著歷史的氣息歡迎觀眾的到來,L型的投影墻以兩機畫面融合+單機投影的方式將敘利亞的歷史文物、古建筑以數字的形式展現而出,高亮清晰的畫面凸顯了光粒子的藝術性,更呈現出沙粒的細節。艷麗的色彩忠于真實,不禁讓我對館內展出的實體文物充滿探求欲。

正式進入展區,整個展覽以“曙光”、“變革”、“爭霸”、“融合”四個主題講述了古敘利亞從石器時代直至希臘、羅馬、伊斯蘭文化融合的歷史演變。在展覽中,除靜態文物展示與文字敘述外,我不乏看到視頻內容講述與相應文物結合、古文字沉浸式展示等創新形式,這無疑提升了一個學術性較強展覽的趣味性與可讀性。當然,將整體展覽氣氛帶動起來,創造優質觀展環境的莫屬投影影像。


在由“變革”向“爭霸”跨越的節點,4臺索諾克投影機SNP-ELU520S展開了一幅亞述帝國生活圖景的長卷,正面墻體以佇立著兩尊人首翼牛像的拱門為分割,由兩臺索諾克投影機實現畫面融合;左右兩面墻體分別由一臺投影機投射畫面。遠觀整個畫面色彩古樸,原汁原味地還原了亞述風情;走近觀瞧,雕像邊緣處實現了與影像的“無縫貼合”,雕像本身細節并未被光影所遮蓋,而這里也成了眾多孩子們留影紀念的好去處。

作為整個展覽的中心區域,影像的呈現為靜物展示區域創造了良好的沉浸式環境,減輕了人們身處現實所產生的與千百年前歷史的割裂感,身處歷史中看歷史則更能全身心地沉醉于歷史。可以說索諾克投影機創造的這個展項很好地實現了影像對歷史文物展的“無形助力”。

隨著腳步行至“融合”,4臺索諾克SNP-LU9000(9000流明)投影機徑直投向地面,一幅變換的“巴比倫藍”星空圖景讓我無比驚艷。眼望上方星盤,原來古老的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將晚上星空視作神的預言,巴比倫學者將12星座與一年的12月相對應。而著古老文化中人們的命運正蘊藏在浩瀚的星空中……

包含文化色彩的“巴比倫藍”在此時的展區中尤為重要,而索諾克SNP-LU9000(9000流明)投影機高飽和度的色彩對“巴比倫藍”實現充分還原,不僅迎合了整個展區的基調,更呈現了敘利亞文明鼎盛時期多方文化融合的內涵。在變幻的圖案間,觀展人們的心態也趨于平和,更加沉浸于對歷史的解讀,而投影畫面之上,當然也成了孩子的樂園,同時頗有些網紅打卡地的味道,這在一個純學術性展覽中實屬難得。

走出展館,在兩個小時的觀展之旅中,索諾克投影方案的表現力帶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可以說在本次展覽中,影像的“氣氛組”職能被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個良好的觀展環境更能促進文化傳播的效率。得益于索諾克激光工程投影機的畫面質量與高效穩定地運行,在較長的展期內,投影展項呈現的效果依舊如新,營造了體驗感良好的沉浸觀展氛圍。從展覽推進中外文化交流、傳播的初衷而言,索諾克影像無疑實現了科技對文化的高效助力。
藉以本次展覽的成功,影音Z評的年輕人也希望今后能更多地看到影像科技助力文旅產業發展的優秀案例,冀望國產品牌索諾克勵精圖治,將科技之于文化發展的道路發揚光大!
|